post by 小慧慧
总体来说,《钢琴家》这部电影讲的是席皮尔曼,一位著名的波兰钢琴家,在德国纳粹对波兰人与犹太人的疯狂迫害下,凭借一些慕名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的帮助下以及对生存的渴求驱动下,最终坚持到了苏联援助胜利的那一刻,重新登上艺术舞台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并未急切的将迫害的残酷呈现出来,席皮尔曼一家人围坐聚餐,父亲还带来了英法联军支援的好消息,钢琴与小提琴为这个家增添艺术气息。这时候他们对危险还毫无知觉。

而实际上,纳粹的迫害愈发变本加厉,从出门佩戴犹太人专属标识到搬到狭小陈旧的隔离区居住,再到搬到集中营做苦力,最后全被迫害至死,虐待逐层升级,等超出了犹太人的承受范围后已无反抗的余力。

影片令我最动容的还是在民族迫害下对人权的漠视。男主本是一名闻名遐迩的钢琴家,生活所迫,贱卖了钢琴,用弹钢琴的手去日复一日的做体力活,有人疯狂舔食因争斗而洒在地上的粥,一位残疾的老人因为下身瘫痪不能遵从命令站起来就被连人带轮椅从四楼扔下去。在这里,每天都有人被迫害至死。在饥饿、践踏、与生命的威胁下,尊严、体面与艺术似乎是随时可以放弃的。

有这一幕细节令我印象深刻,男主与初恋情人再见面,彼时初恋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妻子,这对本应是天作之合的佳侣因为战争与种族迫害不能走在一起,然而男主此时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感慨物是人非,只是问她能给他一点食物吗,因为他真的很饿。本来他们是金童玉女的一对,一位钢琴家,一位小提琴家,高山流水。而现在,她仍然可以每天演奏喜爱的小提琴,打扮得体优雅,有了自己美满的家庭与幸福的人生。而他每天都活在家人朋友相继遭到迫害得恐惧中,衣衫褴褛,形容枯槁。逃出来后,一直住在一所反锁的公寓里,每天操心的着下一天的食物以及如何应对德军随时的搜查,虽然屋子里有一架钢琴,但是因为不能引起邻居的注意,只能将手指悬空放在琴键上,在脑海里想象着音符跳跃的旋律。在战争面前,个人的命运沉浮就像汪洋大海里的一片枯叶,不知道下一刻会被浪头打向何方。

电影的尾声,席皮尔曼在为一位德军军官演奏钢琴,经过了短暂的犹豫后,流畅的音符在他指尖跳跃,虽然时隔多年,这些音符仍熟记于心,这些旋律就像自己手掌的纹路,亲切而熟悉。不必刻意回忆,音乐自己流淌了出来,一曲中了,军官没有告发他,反而提供了食物并脱下自己的军大衣给他保暖,在那一刻,音乐跨过了战争与种族的距离。